在3月18日全国爱肝日之际,为了普及预防肝病知识,让更多的人认识肝病,加强自我保健意识,消除对肝病患者认识上的误区,安徽合肥服装学校教务处专门编辑整理了以下文章。
肝病即肝脏病,是由于各种病因(如病毒感染、药物中毒、酗酒、各种理化因素等)引起肝脏功能性和器质性病变,严重者可以引起全身各系统的功能障碍,甚至威胁生命。发生在人体肝脏部位的各种疾病统称为肝病。主要包括病毒性肝炎、肝硬化、原发性肝癌、药物性肝炎、酒精性肝病、肝脏肿瘤、遗传性肝病、肝脏代谢性疾病、肝脏血管性疾病等。临床常见的肝病以病毒性肝炎为主,是由于不同类型的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,如甲肝、乙肝、现肝、丁肝、戊肝及庚肝等。从发病上又可分为急性肝炎、慢性肝炎、重症肝炎、淤胆型肝炎等。
病毒性肝炎是最常见的、严重影响人们健康的传染病。在我国有相当部分人在幼龄期即感染乙型肝炎病毒,而后发展为慢性肝炎、肝硬化甚至肝癌的几率较高,己成为困扰国人健康的社会问题。由于肝脏是“沉默的器官”,加之人们对肝炎科学防治知识较为匮乏和缺少自我保健意识,我国1.2亿HBsAg携带者中大半甚至都没有察觉到自己是HBV感染者。随着病毒性肝炎防治的研究进展,许多观念业已转变,知识不断更新,新技术、新药、新疗法不断涌现。
肝 病 防 治 办法
具有传染性的主要为病毒性肝炎,引起肝炎的病毒主要有甲、乙、丙、丁、戊五型。
(一)传播途径:
甲型肝炎的传染源为急性病人和感染者,经消化道即粪—口传染。
乙型肝炎的传染源是急、慢肝炎患者的病毒携带者。
丙型肝炎主要通过输血、血制品及伤口感染。
丁型肝炎的传播途径与乙型肝炎相同。
(二)临床表现:
1、急性肝炎,起病缓慢,畏寒、发热、乏力食欲减退,恶心呕吐,肝区胀痛、腹泻等。
2、慢性肝炎,病程超过一年,乏力、食欲不振、腹胀、肝区疼痛,蜘蛛痣、肝掌、肝脾肿大。
3、血中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,谷丙转氧酶升高、肝炎病毒标志物阳性,伴有黄疸等。
(三)治疗:
1、急性肝炎:适当休息,给予易消化、维生素含量丰富的清淡饮食,忌饮酒。口服肌苷片、维生素C等。
2、慢性肝炎:适当补充维生素,治疗乙、丙型肝炎,在用保护肝功能药物的同时可用抗病毒药,如干扰素、抗核糖核酸等。
3、中医治疗以清热利湿、养阴柔肝、健脾和胃,温化寒湿等治疗。
(四)相关知识链接:
乙肝患者的家庭成员是乙肝传染的高危人群,如果一家人中发现一个成员为乙肝患者,应该对其直系亲属、有血缘关系者进行复查。复查项目一定要全面准确,包括乙肝病毒五项指标(两对半)和肝功能系列。这主要是考虑到乙肝的家族聚集团素,查出一个乙肝患者、就可能由此发现多个乙肝患者。
对于查出者,一定要到正规医院接受进—步诊断和咨询;对于检查没有问题者,一律打乙肝疫苗进行预防。如果一个家庭中同时检查出两个以上的成员(如兄弟、姐妹、父子、母子等)乙肝表面抗原为阳性,可高度怀疑乙肝家族倾向。
急性期的乙肝患者有传染性,须多加注意,应该做到生活用具单独化。乙肝患者的生活用具应定期消毒,消毒办法有:用水煮沸10分钟以上,可使乙肝病毒灭活,失去传染性;0.5%次氯酸钠液浸泡5分钟,可使乙肝病毒DNA灭活;过氧乙酸、过氧乙烷对乙肝病毒的消灭作用也是确切、迅速的。目前家用成品消毒剂有健之素、优安净、84肝炎洗消净等。
乙肝传播有它一定的途径,以血源传播为主,此外有性传播、母婴垂直传播途径。它不象大家想象的接触一下就能传染,乙肝病毒携带者只是身体携带有病毒,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不会对旁人造成危害,所以大家完全不必谈“乙肝”而变色,以正确的认识防治乙肝,用更多的关爱呵护乙肝携带者,让所有的人共享生命的阳光,这既是一种科学的态度,也是一种社会文明的进步。
肝病的预防与治疗
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,以切断粪——口途径为主,乙型肝炎接种乙肝疫苗为主,丙型肝炎及丁型肝炎以切断肠道外,如经血传播等途径为主,要尽早发观、早诊断、早隔离、早报告、早治疗及早处理疫点,以防止流行,提高疗效。要做好易感人群的保护,减少疾病发生。
一般原则:控制传染源,切断传播途径,保护易感人群
1. 搞好饮食卫生和食具消毒工作,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,加强水源、饮食及粪便的管理,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,饭前便后要洗手,共用餐具要消毒。
2.注射疫苗:进行免疫球蛋白及甲、乙型肝炎疫苗的注射,增强抵抗力,预防肝炎病毒的传染。
3.积极乐观:正确对待疾病,保持心情舒畅,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。饱满情绪能促进免疫机制的增强,减轻病痛、乐观的情绪是机体内环境稳定的基础,保持体内环境稳定是肝病患者自身精神治疗的要旨。
4.预防感染:预防各种感染,防止疲乏,劳逸结合。
5.合理用药:由于大部分药物在肝脏代谢,部分药物服用后会引起肝脏不同程度的损害,表现为肝炎症状或肝功能异常,称为药物性肝炎。常见的有四环素、镇静类药、解热镇痛及抗风湿类药、抗结核类药、抗肿瘤类药等。因此,生病时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,若因病情需要服用上述药物时,要尽量减少用药剂量和缩短用药时间,并经常检查肝功能。慎重用药,尤其是西药(化学药物),以防进一步加重肝脏损害。
6.限酒戒烟:酒精是肝脏的“克星”,长期大量饮酒,酒精会损害肝细胞,导致酒精肝。肝病患者饮酒会使病情加重甚至恶化。香烟中的有毒物质不仅会损害肺、心、脑,肝脏也难逃“劫难”,所以务必和香烟划清界限。
7.科学饮食:若是经常暴饮暴食或者饥一顿饱一顿,都会加重肝脏负担,因此要做到饮食有节。要多吃一些新鲜蔬菜和水果,以摄入足够的膳食纤维和维生素。切忌肥甘厚腻,因为长时间的高脂肪饮食会引起脂肪肝。此外,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,确保您的肝脏不受肝炎病毒的入侵。
8.坚持锻炼:锻炼不但可以促进机体的气体交换和血流通畅,使肝脏有足够的氧和营养物质供应,还可以加速新陈代谢,促进废物或有毒物质排出体外,起到保护肝脏的作用。运动方式可因人而异,散步、慢跑、打球、爬山、跳舞、太极拳等均适合中年人,体育锻炼贵在坚持,持之以恒方能有收效。
肝病饮食注意事项
1、饮食宜清淡:
一般味浓食物如油炸辣食物大多难以消化,且属高脂肪、低维生素,给肝脏造成负担,故还是不吃为好。中医认为:辣椒、生葱、生蒜、油炸香脆食品属热性,若湿热明显者食之不利。清淡食物如豆类制品、鱼类、蔬菜、玉米、薯类、水果等,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 、b 族、a 、e 以及纤维素等,有较好的抗氧化功能,对肝细胞的代谢能力有增强作用,且易于消化吸收。
2、宜食含优质丰富蛋白质的食品:
蛋白质是维持生命功能最重要的营养素,提供人体所需的各种氨基酸。这类食品有精瘦肉、鱼肉、鸡肉、鸡蛋、大豆等,这些食品应保证足量,并在烹调上力求易吃、易消化,一般以每天摄入蛋白质1~1.5 克/公斤(体重)为宜,过少的蛋白质摄入会引起营养不良,但过多地进食又会造成高脂血症和脂肪肝。医家认为每餐吃到八分饱为宜。
3、宜补充与肝功能有关的微量元素及维生素:
适当补充含矿物质及维生素丰富的食物,如海鲜、海藻、香菇、芝麻、核桃、大枣、杞子、贝壳类等食物。
4、忌酒烟:
烟草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,能损害肝脏功能,因此,肝炎病人必须戒烟。绝对禁忌饮酒,饮酒后很快被胃吸收,约90%以上的酒精成份在肝脏内代谢,使肝细胞变性坏死。
5、忌过多甜食
吃糖或甜食过多会使体内丙酮酸和乳酸等糖类代谢产物增多,肝脏要付出更大的劳动来清除这些有害的残渣,致使肝脏“操劳过度”,同时也使肝脏“顾此失彼”,影响其它营养成分的吸收,造成食欲减退和营养不良。
6、忌生冷:
肝病患者本来正气不足,脾胃虚弱,生冷食物都会引起胃肠道不适,特别是肝硬化或肝腹水的患者,生冷食物往往会造成肠炎,蛋白随腹泻丢失出现腹水和腹水量增大,故不要食用生冷和不卫生食物,以免发生肠炎出现腹水或腹水量增大。
7、忌盐:
肝腹水的患者,盐要先炒后再放入各种食品,尽量少食,因为食盐有碍腹水的消退
8、忌食动物肝和血:
肝脏作为解毒器官,一些毒性物质也会在肝脏积累。另外肝脏内胆固醇含量很高,100克猪肝含胆固醇高达400毫克,大量摄入会增加肝脏负担,因此,肝病患者不宜多食动物肝脏。鸭血、猪血或猪肝含铁量较高,不宜大量食用,过多的铁质对肝细胞不利。
9、不宜吃罐头食品:因为罐装食品或瓶装饮料常加有苯甲酸之类的防腐剂,对肝脏或多或少有毒性,况且大多久存,不新鲜,不宜肝炎病人食用。
10、忌盲目进补
应谨慎,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,切忌人参鹿茸、十全大补,多多益“膳”。
11、忌生活无规律:
“十分病,七分养”。因此,充足的睡眠,合理的营养,规律的生活对肝炎病人的康复至关重要。